一位特殊的病人来到朱晓东的办公室。他15岁,叫乐乐(化名)。他患脊柱侧弯已有多年。由于病情复杂,许多医院都拒绝了他的请求。除了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不便之外,来自他人的陌生视觉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。朱晓东一边安慰他,一边为他做相关检查。他发现除了脊柱侧弯患者常见的“剃刀背”等畸形外,在皮肤表面还有许多棕色斑点和一些块状肿块。而且,他的父亲也有这样的皮肤斑块。经会诊、检查,朱晓东诊断为罕见的“脊柱畸形神经纤维瘤病”,为遗传性疾病,发病率约为1/3000-4000。乐乐脊柱侧弯畸形已经影响了他的心脏、肺和腹腔脏器的功能。这种情况被生动地描述为“心脏病”,任其发展,将逐渐危及生命。朱晓东正要把病人送进医院。
脊柱外科主任沈红星介绍,与常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,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凸发病机制复杂,手术风险很大。患者常患有骨骼发育不良,这对外科医生的放甲技术要求很高,而且并发症很多而且危险。手术后出血、感染和瘫痪的可能性很高。
沈红星立即召集医疗队,为他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。最后,我们决定为这个特殊的小病人使用矫形机器人辅助手术。这是该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严重脊柱畸形患者。希望其精确、稳定的特点能为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证。
7月23日上午,朱晓东和沈红星共同操作骨科机器人的工作臂,使其到达预定的钉位位置。不出所料,患者的蒂很窄,如果用手放置指甲,几乎不可能保证准确的植入。然而,在机器人的全程“护送”下,手术团队密切合作,将指甲穿过肌肉间隙。在微创条件下,所有的螺钉都被准确地放入预期的位置,初始弯曲的脊柱被安全地矫正到最佳状态。手术持续3小时,手术顺利完成。术中总失血量小于200ml,仅为常规手术的一半左右。